10月27日,新碶街道社教中心海棠分中心的多功能室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宋錦葫蘆掛件制作活動,讓社區的老年朋友們體驗了一場指尖上的藝術之旅,也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歡聲笑語中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活動伊始,孫人建老師帶來的精美樣品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小巧玲瓏的葫蘆掛件,以華美典雅的宋錦為衣,絲線流轉間,閃爍著溫潤的光澤,蘊含著“福祿”的美好寓意,令在場的叔叔阿姨們愛不釋手,躍躍欲試。

“大家先不急,我們一步一步來。”在孫老師溫柔耐心地指導下,老年朋友們戴起老花鏡,化身成專注的“手工匠人”。只見他們手持銀針,引著彩線,開始沿著宋錦布片的邊緣小心翼翼地“平縫一圈”。室內頓時安靜下來,只剩下細密的針腳穿過錦緞的細微聲響,空氣中彌漫著認真的氣息。

“現在,輕輕拉緊線……”隨著孫老師一聲提醒,老年朋友們像變魔術般,將原本平鋪的宋錦瞬間收攏,形成一個精巧的小口袋。緊接著,便是將光潔的葫蘆蓋模具“藏”進這華美的錦囊之內。這個步驟最考驗耐心和巧勁,幾位阿姨互相交流著心得:“對,就這樣,慢慢塞進去,口要收平整……”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潤飽滿的葫蘆雛形便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隨后,大家用特制的膠水,將做好的葫蘆雛形穩穩地粘貼在雙面葫蘆底胚上,再用彩繩將完工的葫蘆掛件和各種掛件配件一起串起。當一個個色彩絢麗、做工精巧的宋錦葫蘆掛件終于完成時,老年朋友們臉上洋溢的成就感和笑容,比秋日的陽光還要溫暖。他們相互展示、品評著彼此的作品,有的迫不及待地掛在了隨身背包上,有的則小心收好,準備送給孫輩,將這份福氣傳遞下去。

一個小小的葫蘆掛件,承載的是古老技藝的傳承,更是社區對老年群體關懷的溫暖體現,讓“夕陽紅”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新碶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