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新課標理念,深化四化課堂,9月28日至10月22日,全縣113名體育教師參與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新教材24學分培訓。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課堂觀摩、專題研討等多元形式,探索體育教學創新路徑,夯實教學實踐根基。
專題講座:錨定教學方向,破解設計難題。
培訓聚焦教學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地,多位專家帶來針對性講座。煤山小學何夢珍老師以《煤小凝心展風采,校園聚力煥新顏》為題,從五個增量維度介紹 “天體周賽”常態化實踐,展現全員參與的校園體育新生態;實驗小學邵志南老師圍繞《大單元計劃的制定》,強調以“結構化”整合零散知識點,實現從“教技術” 到“育能力”的轉變;鼎甲橋小學劉娟老師則以《課時計劃的制定》為核心,拆解規范課時計劃的要素,涵蓋學習目標、教學流程、安全預設與分層指導,為教師提供“施工圖紙”式參考。小浦中學茆建松老師分享“常態到特色”體育工作實踐,通過活力大課間、“學練賽”一體化及躲避球、珍珠球特色項目展示,為學校體育工作提質提供范例。
教學觀摩:聚焦學生素養,創新教學形式。
本次培訓的教學展示環節分為大課間觀摩和課堂教學兩個部分,6位教師以低學段為重點,融入游戲化、情境化設計,呈現高效體育課堂。
大課間觀摩中,煤山小學“天體周賽”展現整齊隊列與活力氛圍;二界嶺小學特色櫻桃操、集體跳繩、分組足球訓練,獲參訓老師肯定。
課堂教學活動中,沈凱老師以技術組合練習實戰,幫助學生掌握體前變向過人技術;周斌杰老師示范橄欖球移動傳球,以新穎挑戰激發參與熱情;余正楓老師借“小刺猬遇險”“搬運果子”情境,教二年級學生前滾翻技能;潘瀟老師通過“石頭剪刀布”游戲與“運搶競賽”,提升學生原地運球能力:周慧庭老師從單一動作到障礙跳躍,用“老狼老狼幾點鐘”鞏固所學;劉娟老師以“搭小橋—中橋—高橋”任務鏈推進,讓學生自主設計“橋”造型,在愉悅氛圍中掌握技能。
專題研討:碰撞教學智慧,深化教材理解。
課堂展示后,參會教師圍繞“教、學、評”一體化展開深度研討,參訓教師肯定老師們的教學創新,同時指出“教學評價針對性不足”“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不夠”等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教研員王玉春全程參與,點評課堂、解讀新教材背景下四化課堂轉型要點,指導教師規范教學行為,提升課堂實效性。
本次培訓既賦能教師專業成長,又幫助教師深化對新教材的理解,掌握大單元、課時計劃設計方法與游戲化教學策略。體育教師將以此次培訓為起點,把所學轉化為教學實踐,持續推動四化課堂轉型,為構建高質量體育教育生態注入新動力。(陶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