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社區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遺葫蘆烙畫品”品牌項目為例,深入探討了農村社區教育中心如何依托本土資源、吸引多方參與、結合美食文化以及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葫蘆烙畫課程為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促進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同時,分析了該項目在江浙一帶農村社區教育中的落地性和普適性,為農村社區教育課程的創建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在當今社會,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為了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非遺傳承更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社區教育中心以非遺傳承為契機,開發了獨具特色的“木火拾遺葫蘆烙畫品”品牌項目,將葫蘆種植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為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融合 葫蘆烙畫 創新實踐
一、依托本土資源,夯實葫蘆烙畫課程“底氣”
(一)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
鳳橋鎮地處嘉興市南湖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有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為葫蘆育苗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鳳橋鎮歷史悠久,擁有石佛寺、太平寺、江南古石橋等歷史文化遺跡,以及千畝桃源、桃花節、水蜜桃產業等特色資源。這些豐富的資源為葫蘆烙畫課程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素材和文化背景。
(二)親子參與種植,培養主人翁意識
社區教育中心和烙畫工作室租下土地,開展葫蘆育苗種植。他們邀請有興趣的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種植過程,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在種植過程中,還請有種植經驗的老農實地手把手教學,傳授種植技巧和經驗。孩子們在參與種植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還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為了增強社區孩子與家長的主人翁意識,中心制定了“葫蘆苗認領制度”。每對親子可以認領五棵小苗,登記入冊后與工作人員共同維護葫蘆苗的成長。孩子們在認領葫蘆苗后,會更加關注葫蘆苗的生長情況,積極參與澆水、施肥、除蟲等工作。同時,中心設計了“葫蘆生長記錄手冊”,鼓勵孩子們用各種方式記錄葫蘆各個生長階段的狀態,如繪畫、文字描述、拍照等。通過記錄葫蘆的生長過程,孩子們不僅可以提高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與葫蘆陪伴成長,增強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三)勞動教育與親子互動
在葫蘆成長的過程中,施肥、施藥、除蟲、除草以及搭建架子等環節,都成為了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增長了他們的科學知識,還增進了親子感情。孩子們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這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舉措,讓孩子們在課余時間走出教室,親近大自然,體驗勞動的快樂。
當不同品種的葫蘆成熟時,采摘葫蘆也成了孩子和家長最期待的事情。每一個采摘步驟都蘊含著深深的學問,如判斷葫蘆的成熟度、選擇合適的采摘工具、注意采摘的方法等。在采摘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同時也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一株小小的葫蘆,帶來了大大的快樂體驗。“葫蘆烙畫”項目課程的初衷就是把美好的期待變為現實,讓社區群眾體會到課程帶來的幸福體驗。課程落地,基礎就穩了,為項目創新接牢了底氣。
二、吸引多方參與,帶出葫蘆烙畫課程“人氣”
(一)完整的課程項目體系
從種植、管理、觀察,到后期的制作以及拓深,葫蘆烙畫項目課程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項目體系。這個體系涵蓋了葫蘆種植、養護、采摘、烙畫制作等多個環節,讓參與者可以全面了解葫蘆烙畫的制作過程。經過兩年多的實施,幾乎所有參與的居民都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們在參與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一門技藝,還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與學校合作,擴大參與群體
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項目中來,社區教育中心與鳳橋鎮中心小學達成合作。學生們自主認領種植葫蘆,觀察種植過程,參與刮皮、采摘、晾曬等工作。四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學習烙畫構圖,掌握烙畫工具,最后上手作畫,創作出精美的作品。通過與學校的合作,不僅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學到了一門有趣的技藝,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也讓更多的家庭了解到了葫蘆烙畫課程,擴大了項目的影響力。
(三)結合地域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隨著課程的系統化,工作室還結合鳳橋的地域文化,將紅船系列、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桃元素”“竹文化”“橋文化”等傳統文化元素搬到了葫蘆上。這不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習體驗者,還在不動聲色間傳承弘揚了鳳橋本地的傳統文化。例如,在紅船系列的葫蘆烙畫作品中,學生們通過學習紅船精神,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在二十四節氣的葫蘆烙畫作品中,學生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的節氣文化,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四)接待參觀體驗團隊,提升知名度
嘉興市機關事務局的領導帶著干部隊伍來了,他們體驗“烙筆生花”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烙筆的基本使用方法,完成了“福”元素的簡單作品;聯豐村的老黨員來了,他們感慨生活中除了農活這樣的粗活,還有“烙畫”這樣的精細活;嘉興市暑期夏令營的青少年來了,他們心靈手巧,創作出了栩栩如生、玲瓏有致的烙畫作品。兩年來,烙畫工作室接待遠近參觀體驗團隊上百個,“葫蘆烙畫品牌項目”成了鳳橋非遺文化傳承的代名詞,帶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氣。
2023年,中心進一步完善“葫蘆”文化體系,出版了葫蘆烙畫教材,打破了鳳橋社區教育中心缺少藝術課程的瓶頸,為鳳橋鎮地方課程提供了有效補充,豐富了農村居民的業余生活,也為全民終身學習創造了更多機會。
三、結合美食文化,增添葫蘆烙畫課程“香氣”
(一)鳳橋美食文化的魅力
鳳橋鎮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美食文化。尺糕、梅花糕等傳統美食深受居民和游客的喜愛。這些美食不僅口感鮮美,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尺糕寓意著步步高升,梅花糕則象征著幸福美滿。社區教育中心將葫蘆烙畫課程與美食文化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參與者在學習葫蘆烙畫技巧的同時,品嘗到美味的傳統美食,感受鳳橋鎮的獨特魅力。
(二)美食制作與葫蘆烙畫的融合
工作室邀請了當地的美食師傅來指導大家制作尺糕和梅花糕。參與者們親手制作美食,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在制作過程中,他們還可以將葫蘆烙畫的元素融入到美食的裝飾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美食作品。例如,在尺糕上烙畫一朵桃花,寓意著桃花盛開,好運連連;在梅花糕上烙畫一只小鳥,象征著自由和快樂。通過將美食制作與葫蘆烙畫相結合,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還讓參與者們在學習和體驗中感受到了鳳橋鎮的多元文化。
四、助力鄉村振興,彰顯葫蘆烙畫課程“名氣”
(一)與特色資源相結合,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鳳橋鎮作為浙江省示范小城鎮,擁有石佛寺、太平寺、江南古石橋等歷史文化遺跡,千畝桃源、桃花節、水蜜桃產業等特色資源。社區教育中心將葫蘆烙畫課程與這些資源相結合,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在千畝桃源中,舉辦葫蘆烙畫與桃花節相結合的活動。游客們可以在欣賞桃花的同時,參與葫蘆烙畫的體驗活動,感受傳統文化與自然美景的融合。同時,工作室還開發了以水蜜桃為主題的葫蘆烙畫作品,將水蜜桃的形象和特色融入到烙畫中,為水蜜桃產業增添了文化內涵。
(二)組織居民參與文化保護,提高文化保護意識
社區教育中心還組織居民參與古石橋的保護和宣傳活動。他們在葫蘆上烙畫古石橋的圖案,制作成紀念品,向游客展示鳳橋鎮的歷史文化。通過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居民的文化保護意識,還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居民們在參與文化保護的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葫蘆烙畫課程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體現
葫蘆烙畫課程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彰顯了其獨特的價值。它不僅傳承了非遺文化,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通過葫蘆烙畫課程的開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鳳橋鎮的文化和特色資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葫蘆烙畫課程也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
五、葫蘆烙畫課程的落地性與普適性分析
(一)鳳橋鎮社區教育的特點
地處江南魚米之鄉,鳳橋鎮社區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近幾年更是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綜合來看,慢慢形成了以下特點:一是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鳳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石佛寺、太平寺都是遠近聞名的千年古剎。水鄉風情搖曳生姿,古橋橫臥、稻田飄香、炊煙裊裊,一派富足安穩的安居景象。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豐富當地居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培養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是鳳橋鎮社區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強調實踐與體驗。鳳橋鎮社區教育中心非常重視培養居民群眾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不間斷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居民群眾在實踐中學習,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由表及里地掌握實際操作能力。三是關注鄉村振興。鳳橋鎮是浙江省第一批示范小城鎮,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社區教育中心更是將鄉村振興作為重要任務來抓,無論農培、技培還是各類社區教育活動,始終緊扣鄉村振興主題,認真培養各類人才,積極為鳳橋鎮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二)鳳橋葫蘆烙畫課程的落地性
鳳橋鎮社區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遺葫蘆烙畫品”品牌項目在鳳橋鎮社區教育特色課程開發中具有很強的落地性。首先,該項目充分利用了鳳橋鎮的本土資源,如土地、氣候、文化遺跡等,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次,項目通過親子參與、與學校合作、接待參觀體驗團隊等方式,吸引了多方參與,擴大了項目的影響力。最后,項目將葫蘆烙畫課程與美食文化、鄉村旅游、產業特色等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本土支持。
(三)鳳橋葫蘆烙畫課程的普適性
葫蘆烙畫課程在江浙一帶農村社區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首先,葫蘆種植和烙畫制作技術相對簡單,容易掌握,廣大居民群眾稍加培訓就可以基本掌握,適合在鄉鎮推廣。其次,該項目注重校家社共同參與原則,通過居民群眾親子參與等形式,吸引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參與,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最后,該項目將鳳橋當地的民俗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為農村社區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創新模式和探討思路。
六、結論
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社區教育中心的“木火拾遺葫蘆烙畫品”品牌項目,通過依托本土資源、吸引多方參與、結合美食文化和助力鄉村振興等舉措,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在未來的發展中,社區教育中心將繼續創新,不斷完善葫蘆烙畫課程,為鳳橋鎮的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倪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