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閱享坊”讀書團隊在圖信樓八樓會議室開展《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十月專題讀書交流會。本次活動以“何為‘理解’?”為主題,圍繞“逆向設計”理念展開深度研討,吸引閱享坊成員、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及各工作坊負責人積極參與。活動由倪春萍主持。
聚焦“理解”:從知識到思維的跨越
活動伊始,倪春萍引導大家圍繞“學生看似學會卻未真正理解”的教學案例展開破冰分享。老師們結合各自學科,分享了諸多生動而深刻的課堂實例,引出本次共讀的核心議題——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知道”與“理解”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教師分享:用UbD重塑教學思維
在隨后的分享環節,王玲云老師以高三作文教學為切入點,作了題為《從“寫夠”到“寫好”:用UbD重塑高三作文教學的思維引擎》的精彩發言。她指出,傳統作文教學往往陷入“盲目刷題—精批細改—進步緩慢”的循環,而UbD倡導的“逆向設計”則從根本上扭轉了這一局面。王玲云提出,教學應首先明確“學生應達成什么理解”,其次設計“如何評估他們是否理解”,最后才規劃“如何組織學習活動”。她強調,高三作文教學的目標不應停留在“寫夠800字”,而應引導學生理解“高分作文的本質”——是在特定語境下進行有邏輯、有深度、有說服力的個人化闡釋。她的分享為在座教師提供了從“教練”轉向“學習設計總監”的實踐路徑。
緊接著,倪春萍從中職語文教學實際出發,以《庖丁解牛》和《沁園春·長沙》為例,生動闡釋了“知道”與“理解”的本質區別。她指出,學生能背誦《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并不代表他們真正理解了作者通過壯麗秋景所抒發的革命豪情與時代擔當。倪老師進一步解釋了“逆向設計”的核心理念:從教學目標出發,倒推評估方式與學習過程,從而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理解”展開,而非流于形式。她的分享貼近中職教學實際,引發了在場教師的廣泛共鳴。
見面交流:共筑育人新篇章
活動還特別安排了新班主任見面交流會。幾位新加入班主任團隊的教師依次進行自我介紹,并表達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前輩多學習、多交流的愿望。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展現了市中職技校教師團隊薪火相傳、互助共進的優良風貌。
本次讀書活動不僅深化了教師對“理解”與“逆向設計”的認識,也為后續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與方法。閱享坊將繼續以共讀、共研、共享的方式,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助力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設計是一種智慧的抵達。讓我們在閱讀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長,共同走向更理解學生的課堂。(陳麗敏 陳泮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