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主題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老年教育發展面臨重大轉型。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確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為推動金華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金華職業技術大學以“雙高”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統籌資源、系統推進,積極搭建終身教育體系和老年學習平臺,將建設成果轉化為服務老年群體的內生動力。
項目立足教育、衛生雙重資源優勢,以滿足社區老年群體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和學習需求為導向,建立系統化師生健康志愿服務運行模式,提供專業化醫養健康服務,實現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內容
圍繞“樂享銀齡-打造老年教育新生態”建設目標,充分發揮老年教育主陣地作用,打通老齡產業和老年教育的融通渠道,凝聚多方力量,促進教育、健康和養老的深度融合。
(一)聚焦老有所養,打造產教融合多類型基地
1.打造醫養健康產教綜合體。金華職業技術大學附屬醫院按照二級綜合性醫院標準建設,開放床位350床,為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2.構建“兩館一中心”公共平臺。立足區域服務型發展定位,建成生命科學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和醫護技能實訓中心。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健全養老護理員、應急救護員培訓機制,為老年人生活技能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
(二)聚焦老有所學,建設“智慧銀齡”學習平臺
1.根據老年人健康知識薄弱但學習欲望強、健康管理能力薄弱但生活經驗豐富、健康意識薄弱但對提高生命質量意愿強的“三弱三強”學情,搭建線上學習平臺,開設《老年保健與管理》《老年應急救護》等系列數字課程。
2.以現代中西醫學、護理學、健康教育學等理論為基礎,建設《老人照護實用技術》《中醫康復》《營養與膳食》等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系列線上課程。
(三)聚焦老有所康,拓寬養老服務人才來源渠道
1.養老護理員培養。學校獲批浙江省職工技能培訓基地、省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省養老護理員考評員評價基地及省認知障礙專區培訓基地,培養3000余名養老護理員,助力金華老年教育事業發展。
2.鄉村醫生培養。與地方衛健部門合作,開拓培養新路徑,加強大學生村醫隊伍建設。與義烏、武義、浦江等地聯合培養鄉村醫生126名,保障當地老年群體日常醫療服務。
3.救護人員培養。依托金華職業技術大學醫學院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積極開展救護知識宣講和培訓,每年培養應急救護人員10000余人次。
4.志愿者隊伍培養。以“醫路領航”為主品牌,帶動在職教師層級的“健康快車”醫療義診品牌、在校學生層級的“醫路健行”志愿服務品牌和離退教師層級的“銀耀福音”流動專家品牌等3個子品牌,多載體、多形式開展老年教育相關的公益活動。
(四)聚焦老有所樂,豐富老年文化課堂
2023年,醫學院成立金華老年教育學院。依托特色專業優勢,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打造適老化、智慧化健康教育課堂,助力健康老齡化。定期開展講座和文化活動,幫助老年人“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
圖1 樂享銀齡-打造老年教育新生態
三、活動方式
1.通過與金華市老年大學等社會機構合作,以社區學院為載體,開設《中醫經絡養生》等老年教育課程7門、開展書法大講堂等老年課堂36期,為老年群體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內容和健康服務,幫助老年人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2.由“醫路領航”先鋒隊開展以“學思踐悟賡續紅醫精神,仁心篤行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的志愿者活動,以老年人健康教育為切入點,提供健康宣教、急救培訓、養老護理、醫療保健等各類社會服務,構建一站式老年人健康服務范式,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和生命質量。
四、項目特色
(一)打造“4+4”運行模式
項目以滿足社區老年群體多元化的健康和學習需求為核心目標,以社區為載體,構建系統化、可持續的健康志愿服務運行模式。項目通過深化志愿者“招聘+培訓+服務+激勵”的內循環機制,確保志愿服務的專業性和持續性;拓展“學校+社區+家庭+醫院”的外聯動模式,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合力,為老年群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構建“3+3”學養模式
項目深刻把握“問題+教育+服務”的內涵特征,以解決民生問題為核心,以老年教育為導向,通過實施延續服務,構建長期、穩定、可靠的志愿服務網。深度融合“專家+學生+居民”的人員優勢,協助建立方便老年人學習生活的“學養模式”,通過長期的傳幫帶和志愿服務,持續提升社區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理念。
圖2 項目特色
五、項目效果
(一)建設優質老年教育特色課程5門,幫助老年人拓展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適應社會發展。
(二)開設中醫經絡養生等老年教育課程7門,打造適老化、智慧化健康教育課堂,助力健康老齡化。
(三)開展書法大講堂等老年課堂36期,幫助老年人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四)提供健康宣教、急救培訓、養老護理、醫療保健等社會服務,受益人群6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