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介紹
自2021年起,浙江開放大學(浙江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積極響應省婦聯、省教育廳等七部門共同印發的《浙江省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推進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成立浙江省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統籌整合全省開放大學、社區教育機構及其他工作資源和力量,構建省、市、縣、鎮(街)四級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體系。同時,基于社區是兒童成長、家庭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原點”理念,學校推出社區家庭教育“原點計劃”,在推進課程資源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創新教育試點項目、提升服務研究水平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22年起,學校推出“浙江社區家庭教育共享課堂”項目,在師資共建、課程共享、平臺共推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不斷創新課程內容、豐富活動形式等,目前已開設30講,累計服務人群近50萬人次。
二、主要做法
1.上下協同聯動,保障長效運行
該項目建立起“上下聯動、開放辦課”的運行機制。浙江開放大學(浙江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作為主辦單位,負責“社區家庭教育共享課堂”主題確定、主講嘉賓篩選、課程制作審定、平臺宣發推送等工作;鼓勵各社區大學(學院)、各級婦聯組織以及有關單位或團體共同協辦,申報課程主題、推薦主講人員、以各種渠道發動家長積極收看課程等。
浙江社區家庭教育共享課堂每年推出10期,定期面向社會免費推送,并供全省社區教育體系各級單位以及相關參與單位在線上線下渠道無償傳播使用。
2.聚焦熱點話題,推出特色課程
浙江社區教育共享課堂聚焦“家長成長”和“孩子成長”兩大主題,結合社會家庭教育熱點和學校社區教育工作重點,精心策劃并開設系列課程。
2022年5月,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后的首個全國家庭教育宣傳月之際,我們推出《依法育兒,家長怎么做》直播講座,為廣大家長更新家庭教育知識理念,提供依法育兒對策;11月,開設《落實“雙減”政策,家長怎么做》直播講座,為家長深度解讀“雙減”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變化,并提出中肯務實的指導建議。這兩場講座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線上訪問量超10萬。
2023年,浙江社區教育共享課堂開設《儒家文化與傳統家訓》《清芬守世,家國情懷——〈錢氏家訓〉》等,推動家風家訓建設;2024年,則圍繞隔代教育主題,推出《祖輩需要知道的兒童心理發展特點》《隔代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等系列課程,促進老少共學互學;2025年,將聚焦家長講師培育,推出“好爸爸”系列課程,助力不同學齡段孩子成長。
3.線下線上結合,升級組織形式
浙江社區家庭教育共享課堂最初的定位是面向社區(村)家長的大眾化、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導網絡課程,兩年間雖然取得過不錯的收視效果,但仍存在互動性不足等的缺憾。
2024年起,該項目升級了課程組織形式,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實施模式進一步提升質效。學校與杭州市西湖區社區學院合作,選取西湖區各幼兒園作為線下授課點,直面社區家長,傳授育兒知識。如2024年10月,邀請到杭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彩云到西湖區云荷廷幼兒園開展專題講座《祖輩需要知道的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和急救》,現場互動熱烈,家長積極實操,科普效果顯著。在線下講座的基礎上,我們通過現場錄制、規范制作的方式,后期進行數字平臺推送,實現線下線上課程資源共享,惠及更多家長。
三、工作成效
1.擴大社會影響,拓展受益人群
浙江社區教育共享課堂主要通過浙江開放大學微信視頻號、浙江社區教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面向社會播出,部分課程還推介至教育之江微信視頻號、浙江家庭教育公眾號等,具備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目前已開設30講課程,累計服務人群近50萬人次。其中,《家長為什么要學家教》《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怎么做》等課程,單場直播訪問量超10萬人次。
2024年推出的以“隔代教育”為主題系列課堂,邀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現場參與,拓展祖輩家長這一受益人群。今年,我們還將與上城區社區學院合作,圍繞父性教育主題,引導更多爸爸們陪伴孩子成長。
2.充實專業師資,壯大講師隊伍
項目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領域的專業師資被納入到全省社區家庭教育講師團隊伍之中,并通過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浙開·浙里美空中課堂”等渠道,進一步深化了體系內師資共享。今年,我們積極探索社區家庭教育師資隊伍從專業型向實踐型轉變的可行路徑,與上城區社區學院合作,選拔并培養第一批“社區家庭教育家長講師”,讓家長們從家庭教育知識的接受者轉變育兒經驗的分享者。
3.助力系統工作,提升服務能力
浙江社區教育共享課堂從來都不是單一工程,不僅是社區家庭教育“原點”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與學校的“家庭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行動、老少共學教育場景建設等等多個項目交相呼應,共同推動全省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在資源建設、人才培育以及項目試點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