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交疊,垂直向下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頻率保持在每分鐘100-120次……”9月16日,杭州市濱江區社區學院浦沿分院浦聯社區教學點的會議室內氣氛熱烈,一場面向居民與物業工作人員的AED急救培訓正在進行。40余名參與者圍聚在人體模型旁,認真聆聽紅十字會講師的指導,在“理論+實操”的沉浸式教學中,一步步解鎖守護生命的“急救密碼”。
培訓伊始,紅十字會講師以真實案例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心臟驟停的危害:“心臟驟停發生后,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6分鐘,抓住這段時間,就能為生命爭取更多可能。”隨后,講師結合圖文課件,詳細拆解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工作原理,從儀器的構造到電流除顫的科學依據,逐一解答參與者的疑問,讓大家對“救命神器”AED有了系統認知。不少居民一邊聽一邊記筆記,物業工作人員更是拿出手機拍攝重點內容,生怕錯過關鍵信息。理論講解結束后,培訓進入實操環節,這也是大家最為期待的部分。講師將人體模型放置在場地中央,先完整演示一遍心肺復蘇(CPR)的標準流程:從判斷意識、呼喊求助,到打開氣道、胸外按壓,再到人工呼吸,每個動作都精準規范。“按壓位置要在兩乳頭連線中點,按壓時手臂不能彎曲,呼吸時要確保捏住鼻子、完全包住口唇……”講師一邊演示,一邊拆解動作要點,還邀請參與者上臺嘗試,手把手糾正不規范的操作。居民王阿姨首次嘗試時按壓位置偏下,講師立即上前調整:“您看,這樣稍微往上移一點,才能精準作用于心臟,達到急救效果。”在反復練習中,王阿姨的動作逐漸標準,臉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AED實操環節更是將培訓推向高潮。講師模擬真實急救場景:“有人突然倒地失去意識,疑似心臟驟停!”在緊張的氛圍中,參與者按照“開機-貼片-分析-除顫”的核心步驟操作AED,講師則在一旁實時指導,糾正貼片位置錯誤、未等待儀器分析等問題。“原來AED操作也不復雜,還有語音提示,以后遇到緊急情況我也敢上手了!”參與培訓的物業保安李師傅感慨道。
此次AED急救培訓,不僅讓居民與物業工作人員掌握了實用的急救技能,更在社區內營造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進一步織密了社區安全防護網。浦聯社區未來將持續推進安全急救相關工作,計劃定期開展急救技能復訓、增設社區AED點位、組織急救知識宣傳進樓棟等活動,讓更多居民了解急救、學會急救,努力將社區打造成“有溫度、有安全”的守護港灣,為鄰里生命安全增添更多保障。(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