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空間”村社學堂項目于2019年正式啟動。項目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為核心使命,立足高校資源稟賦,致力于構建“終身教育+鄉村振興”的多元融合教育新生態。
“陽光空間”村社學堂以校社共建為紐帶,聯合杭州市錢塘區、余杭區及衢州市常山縣等全省111個社區(村),打造覆蓋黨群服務、公共服務、公益服務的終身學習網絡,年均開展線上線下活100余場,惠及學員超1.7萬人次。以常山縣東坑村為例,項目通過科技培訓助力食用菌產業升級,推動村集體收入三年內增長超1600倍,成為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與終身教育融合的縮影。在此基礎上,“陽光空間”加入老年教育板塊,于2023年成立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老年大學,目前已在盈豐街道、白楊街道等三個社區設立教學點,開設書法、智能手機應用、中醫養生等40余門課程,吸引1800余名老年學員參與,實現“老有所學、樂享銀齡”,成為推進終身學習與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的鮮活實踐。
一、多元共融,構建全齡覆蓋服務網
“陽光空間”村社學堂立足社區與鄉村發展實際,以“全齡覆蓋、精準服務”為特色,構建“青少年賦能+中青年提升+老年樂學”的終身教育鏈條。針對青少年,學校依托學校“五彩茶園”等青少年職業體驗基地,定期組織特色研學活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勞動素養社科聯科普基地活動,培養青少年的勞動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面向中青年群體,推出電子商務、農產品營銷等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幫助500余人實現就業創業;聚焦老年教育,2023年成立的老年大學以盈豐街道利一社區教學點為標桿,開發“線上直播+線下體驗”混合教學模式,開設《智能手機應用》等課程,破解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助力他們融入智慧社會。學校老年大學課程已惠及1800余名老年人,學歷繼續教育助力300余名社區人員提升就業能力,真正實現“老有所學、壯有所為、幼有所教”。
二、數字賦能,打造教育普惠云課堂
為突破地域與資源限制,項目開發“經貿講堂”培訓小程序,上線《村社干部公文寫作》《農產品直播營銷》等20門微課,采用“微課+直播答疑+社群互助”模式,年均線上學習超3000人次。2023年,平臺新增《老年健康管理》《家庭應急救護》等適老化課程,聯合云濤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專項行動,通過“一對一”輔導幫助300余名老年人掌握掃碼支付、視頻通話等技能。同時,依托大數據分析學員學習行為,動態優化課程內容,例如根據錢塘區企業需求增設“跨境電商運營”課程,精準匹配區域產業發展與個人職業成長需求。
三、城鄉聯動,織密全域協同輻射網
項目實施五年來,始終以“擴點、提質、增效”為目標,持續深化服務內涵,成效顯著。2022年,學校與白楊街道23個社區共建“陽光空間”服務點,2024年,新增錢塘區盈豐街道、利一社區、云濤社區、新江村等老年大學教學點。如今“陽光空間”村社學堂已增加至111個,在全省形成了“城區示范點+鄉村輻射點”聯動格局。在盈豐街道,老年大學與社區文化禮堂深度融合,開設“非遺傳承工作坊”,邀請民間藝人教授團扇、剪紙等技藝,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在白楊街道,聯合社區開展“健康大講堂”,普及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知識和健康養身功等,惠及居民800余人。2024年,項目資助了學校13支“專家+志愿者”服務團隊深入鄉村和社區開展“科技下鄉,數字助農——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為村民和社區居民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農業科技知識普及等服務。通過五年的實踐,“陽光空間”已從單一幫扶項目升級為覆蓋全齡、貫通城鄉的終身教育品牌,成為集教育服務、文化傳承、健康普及與數字賦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四、提質增效,書寫終身服務新篇章
未來,“陽光空間”村社學堂將繼續圍繞“擴點、提質、增效”目標,持續深化服務內涵。一是計劃三年內新增50個服務點,重點覆蓋山區26縣,推動成功經驗全省推廣;二是開發20門“云課程”,拓展數字教育應用場景,如農產品直播營銷、鄉村旅游策劃等;三是強化隊伍建設,組建200人的“專家+師生+志愿者”團隊,保障社區服務專業化與常態化。通過資源整合、精準服務與模式創新,“陽光空間”將持續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教育力量,書寫終身學習與鄉村振興協同并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