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雕版印刷技藝傳承項目作為北山街道社區學校精心打造的終身學習品牌,以堅守為基、弘揚為翼、創新為魂,通過多元舉措傳承與傳播非遺文化,讓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藝重煥生機,惠及數萬人群,產生了深遠影響。
技藝傳承之路 守正創新中砥礪前行
杭州雕版印刷技藝作為中國傳統印刷技術的瑰寶,工藝繁雜精湛,涵蓋浸蒸、描稿、雕刻等二十一種獨特技法。然而,在現代印刷技術的沖擊下,這一傳統手工藝面臨瀕危困境,從業者銳減,傳承鏈條斷層。在此背景下,北山街道社區學校毅然開啟了傳承保護之旅。
項目組組建了由7名國家級、省市區級非遺傳承人與工美大師構成的強大師資團隊,為技藝傳承奠定堅實人才基礎。通過“父子兵”“師徒制”以及與多所院校合作等方式,培養出100余名雕版技藝傳承人和200余名專業技能人才,黃小建成長為國家級傳承人,還有省級傳承人1名、工藝美術大師1名等。項目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基金,用于招募人才、購置原材料與設備;還通過與文創企業合作、舉辦體驗活動、直播售賣版畫等自籌資金,為技藝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課程建設上,項目與多所院校合作,編纂《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等高校課程,并針對不同年齡段開設特色課程。在幼兒園開展體驗課程,以故事和游戲形式開啟啟蒙教育;中小學階段結合美術和勞動課,開設校本課程并開發創新工具包;還建立了教學資源庫,豐富教學內容。新一代傳承人潛心創作,雕刻千余塊刻板,恢復失傳的“饾版拱花”技藝,眾多作品如《十竹齋畫譜》等在各大展館入展入藏,廣受贊譽。此外,項目在彌陀寺公園和杭州市文化館設立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為市民提供體驗平臺,開展講座,深受市民好評。
文化弘揚之途 多元拓展中綻放光彩
為弘揚杭州雕版印刷技藝,項目積極深耕校園。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深度合作,承辦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通過“名師傳幫帶”模式,培養高端人才。在多所院校開設選修課、研修班,授課時長充足,讓學生深入研習技藝,為非遺傳承輸送新生力量。開展“小小雕版傳承人”等趣味活動,走進500余所學校,惠及數千人次,極大拓展了技藝傳播范圍。
項目團隊走進杭州國家版本館等場館,開展300余場體驗活動,在浙江圖書館活動中,設計特色主題作品“金蛇迎春”等作品,讓參與者感受技藝魅力。此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等合作,定期展陳布展,多部經典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土耳其中國友好基金會收藏等,拓寬了非遺作品受眾群體。項目還與社區攜手開展 200 余場雕版印刷技藝體驗活動,在湖墅街道仁和倉社區等,讓居民親身體驗制作過程,設置互動展覽區,加深居民對技藝的全面認識。
創新發展之徑 跨界融合中開創新局
項目積極推動跨界融合,創新領航,與省中旅合作,推出“杭州雕版印刷體驗”旅游項目,嵌入旅游線路,讓游客親身參與感受。與浙江電臺FM104.5合作,開展《小雨帶你看非遺》活動,編撰研學手冊,擴大項目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與文旅部門合作,首發《二十四節氣》主題借閱卡等文創產品,傳播技藝的同時帶動旅游經濟發展,預計每年為周邊居民帶來近100萬的經濟收益。
項目通過“非遺文化+大企幫小店”模式,與江南布衣等3家單位合作,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如杭州新銳國貨護膚品牌推出的蛇年限定雕版印刷禮盒,大受消費者歡迎。與各類機構合作開發衍生品,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廣,每年創造數十萬元的社會價值。
項目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策略,借助“中美十萬強”項目,接待美國師生來華學習,讓更多的美國學生感受中國的非遺文化。項目組成員多次赴美國、歐洲等地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展示技藝,2025年春節期間,黃小建老師赴新加坡展示技藝,吸引眾多關注。項目借助媒體力量,在國內外媒體廣泛宣傳。《拱花節氣箋方寸間風俗》等登上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系列短視頻,播放量已達20多萬次,“學習強國”累計9次播出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的內容,極大提升了技藝的國際聲望和社會影響力。
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榮獲第19屆亞運會和第4屆亞殘運會鼎力支持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教學基地為國家級傳統技藝傳承與示范基地。從傳承發展雕版印刷技藝,到創新拓展雕版印刷文化產業,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終身學習品牌將繼續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杭州雕版印刷技藝這一文化瑰寶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