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浙江省東陽市職業教育中心東技校區建筑學部魯班學堂第七屆開班儀式如期舉行。25級新生各班選拔出的64名學生齊聚實訓樓,在測量儀器與CAD軟件的光影中,將開啟為期數月的技能強化之旅。自2019年首辦至今,這方學堂已成為建筑學部儲備技能競賽人才的“孵化器”,更孕育出一批能輔助課堂教學的“小導師”。
十年磨一劍,學堂藏著“成才密碼”
“每年國慶前組建魯班學堂,是建筑學部雷打不動的傳統。”建筑學部主任張海彪介紹,學堂聚焦測量和CAD兩項建筑基礎技能,通過“每日1小時專項訓練+周末集中拔高”的模式,讓新生在入學初期就筑牢技能根基。
為何執著于這兩項技能?“測量是工程的‘眼睛’,CAD是設計的‘語言’,過不了這兩關,后續學習就像‘空中樓閣’。”負責教學指導的張海彪解釋,看似基礎的訓練,實則是篩選技能競賽苗子的“試金石”——歷屆從魯班學堂走出的學生,大多成為各級技能競賽的主力,“每年的競賽成績,就是學堂最好的‘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足夠亮眼:近三年,建筑學部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斬獲國家級獎項15項、省級18項;2024年,更是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裝配式建筑構件安裝賽項中摘得銀獎,實現了國家級賽場的突破。
從學堂到賽場,優秀苗子的成長軌跡
魯班學堂的訓練場上,從不缺為技能執著的身影。21施五班的厲金波與21裝飾班的李斌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厲金波入學時因班級表現出色、學習態度認真,被班主任金巧棟推薦進入測量技訓隊——這支隊伍的核心成員,幾乎都來自魯班學堂。“他永遠是第一個到訓練室的,晚上的任務完成量和準確率,在同期學員中是‘斷層式第一’。”指導教師牧晨彬回憶,兩年訓練里,厲金波不僅按時超量完成任務,遇到問題總會第一時間反饋、糾正。憑借這份韌勁,他高一時就入選一隊,代表學校參加中職組測量比賽,連續兩年獲得三等獎。“雖然獎項等級沒變,但名次逐年提升,背后是看得見的進步。”更令人振奮的是,作為技工班學生,他兼顧訓練與學業,最終考上本科,讓“技能+努力”的路徑愈發清晰。
21裝飾班的李斌豪則以“目標明確”著稱。“每天布置的任務從不含糊,自己會琢磨細節,畫圖時連線條粗細都要反復比對。”指導教師朱杰良評價道。在魯班學堂打下的CAD基礎,讓他在水利制圖領域快速成長,最終斬獲水利制圖與應用省級二等獎。同樣面對高考,他憑借扎實的技能與文化課成績,順利考入本科院校,用實力證明“專注細節者,終能走遠”。
不止育賽手,更育“小導師”
魯班學堂的價值,不止于輸送競賽苗子。“64名新生中,不少人將成為課堂教學的‘小導師’。”張海彪說,經過系統訓練后,這些學生能在日常課堂上協助老師指導同學,“既鞏固了自身技能,也帶動了班級整體水平提升”。
從2019年的第一屆到如今的第七屆,魯班學堂像一棵不斷生長的樹,根系扎在基礎技能的土壤里,枝葉伸向競賽賽場與課堂一線。“我們期待,這64顆‘種子’能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沉淀力量,未來無論是站上賽場摘金奪銀,還是成為班級里的‘技能帶頭人’,都是對‘魯班精神’最好的傳承。”東陽市職教中心黨總支書記張華偉的話語里,滿是對新生的期許。(浙江省東陽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