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海是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白鳥村村民,6歲因意外導致聽力三級殘疾,依靠助聽器交流。憑借勤學苦練,2023年榮獲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食品雕刻項目金牌。在食品雕刻技藝上取得不凡成就和回饋社會的公益行動,被評為“杭州工匠”“最美浙江人·最美殘健引領者”提名獎,還成為杭州亞運會火矩手;2024年榮獲“杭州好人”稱號。鄭云海租用本村農民房創辦“云端廚藝工坊”,開啟食品雕刻創業之路。作為國家二級烹飪技師,他不僅是西湖區雙浦鎮社區學校“浦韻工匠鄭云海工作室”團隊領銜人,還是多所高職院校兼職技能教師。他助力浙江欠發達地區學員培訓,還帶領“移動匠坊”團隊,通過抖音等平臺云課堂教學,去全國各地授課,助力鄉村共同富裕。
一朵南瓜花:贏得國際金獎來
刻苦學藝,蘿卜花喚醒少年夢。初三畢業那年,鄭云海在杭州第一技師學院校園開放日與食品雕刻不期而遇。胡蘿卜雕琢的鳳凰展翅欲翔,“心里美”蘿卜盛開的牡丹儀態萬千,食材經匠人之手幻化成藝術品,少年聽見了夢想破土的聲音。興趣引導,鄭云海拿起雕刻刀,卻發現前路布滿荊棘。雕刻月季,花瓣層次誤差要控制在0.1毫米,花芯弧度更需歷經上百次失敗才能精準把握。殘損的蘿卜花填滿宿舍垃圾桶,創可貼成為手指第二張皮膚,他不知疲倦在深夜臺燈下反復鉆研。恩師李小明發掘了鄭云海的潛力,開啟了對他的嚴苛訓練。別人在周末休閑放松,鄭云海在零下5℃的操作間一雕就是八個小時,手指被凍得通紅;春節闔家團圓時,他守在工作室,對照《芥子園畫譜》鉆研,把《牡丹亭》的詩意融入冷盤。2022年“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國內選拔賽”,他憑借《荷塘月色》奪冠。48種食材、1314片花瓣,藏著“一生一世”的浪漫匠心,這是對傳統美學的致敬。
創新面塑,南瓜紋征服眾評委。2023年法國賽場,鄭云海克服因不同特性的食材困難,創新中國傳統“面塑”工藝,制作巴黎奧運會吉祥物Phryge。
他用食用糯米粉混合天然植物凝膠制成高延展性面團,通過溫度調控形成5種不同硬度層次。先以最柔軟的面團為基礎,輕柔地塑出Phryge(弗里吉)圓潤的身形輪廓。接著運用硬度稍高一層的面團,通過巧妙的按壓與雕琢面部細節,讓弗里吉的神情栩栩如生。最后選用硬度適中的面團,用特制的工具細致地刻畫出流暢且富有韻律的線條,使其完美貼合奧運的活力主題。
鄭云海使傳統非遺“面塑”煥發奧運美學生命力,讓殘疾匠人的觸覺優勢轉化為藝術創新的破壁密碼,非常震撼。搭配他特制竹刀和書法“飛白”技法,將南瓜紋理化作鳳凰尾羽,驚艷全場,榮獲國際金獎。從職校實訓室到世界冠軍領獎臺,鄭云海帶著滿手刀痕,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他用行動詮釋,所謂奇跡不過是無數次努力學習與堅持不懈后的絢爛綻放。
一股助學風:掀起村社食雕熱
刻刀生花,美育叩開百姓門。2021年鄭云海在家鄉上白鳥村98號租用農民房,創辦“云端廚藝工坊”。疫情期間他帶領村民學習果蔬雕刻技藝,為村民打造“農家五星級廚房”。村民沈思遠握著3號弧形雕刀的手仍在發顫,刀刃在胡蘿卜表面劃出歪斜的紋路。“手腕下沉15度,像梳玉米須那樣逆紋走刀。”鄭云海將助聽器調到教學檔,指尖輕點她發力的肘關節。在鄭老師的指導下,她砧板上堆積的蘿卜碎屑記錄著蛻變:從最初切壞27根胡蘿卜才雕出月季雛形,到如今能用南瓜刻出鏤空錢塘江潮紋。春節期間村民用學到的果蔬雕刻作品招待客人倍有面子。漸漸在雙浦鎮及周邊100余村社掀起學習食雕的熱潮。食品雕刻課程不僅豐富村民餐桌,還提升美學文化生活,村民鄭榮林用面塑雕刻一副“西子賞荷圖”,美麗的西子姑娘,背靠假山,蹲著荷池邊,滿懷喜悅欣賞盛開的荷花,此雕塑受到家人朋友的大贊,實現"讓高雅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美育目標。
匠心育苗,職教鍛造傳承鏈。2021年鄭云海“云端廚藝工坊”開始為鄉村孩子打造“食雕童趣樂園”,孩子們稚嫩小手握著塑料刻刀,將白色蘿卜蛻變成躍動的小兔、綻放的牡丹;讓蘋果化作星空下的城堡,冬瓜變作憨態可掬的花籃。孩子們在雕刻中不僅鍛煉指尖精細動作,更在果蔬清甜氣息里領悟“萬物皆可造”的創意哲學。2022年3月鄭云海被聘為西湖區雙浦鎮社區學校“浦味食坊鄭云海工作室”駐校指導,普惠社區居民學習果蔬雕刻技藝。他與西湖職高、杭州第一技師學院建立校企合作,親自擔任“果蔬創藝課”專業指導,每周兩節食品雕刻課成為100多名學生的“工匠搖籃”。他的課程以“觀察—拆解—重雕”為主線,學生從雕刻胡蘿卜幾何體進階到創作瓜果微景,定期舉辦“小匠人作品展”。他將學生優秀創意轉化為文創產品,讓工匠精神在刻刀與果蔬的碰撞中萌芽。同時擔任區殘聯就業指導特聘專家,培養特殊學員300余人,為杭城餐飲行業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
一片云課堂:鋪就鄉村共富路
移動匠坊,培養人才激活鄉土經濟。鄭云海工作室因為直播教學聲名遠播,吸引遼寧、西安等全國各地區學員跨省求學。“云端工坊”二樓集體宿舍免費住,學員吃鄭媽媽燒的家常飯菜,在一樓工作室學習食品雕刻技藝。“免費食宿+手把手教學”模式,使欠發達地區學員人均學習成本降低83%。他依托國際賽事打造人才品牌,其中齊江、唐家康、洪宇皓三位學員在鄭云海指導下斬獲中國國際烹飪賽事三塊金牌。金牌學員技術服務溢價達行業均價的2—3倍,形成“培育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村”共富模式。他攜團隊跨越8省打造17個“移動匠坊”,將全國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融入食材創作之中,創新開展教學活動。如在西安新紀元烹飪學校教學生用土豆雕刻兵馬俑紋樣,在遼寧省職業技術學院帶領學員以魷魚模擬松柏枝干,將地域文化注入食雕創作。他的技術結對不僅傳授學藝,更串聯“技藝學習+當地食材”產銷鏈,實現“一技興一業”,累計培養667名骨干,帶動超2萬人就業。
直播課堂,無界學習普惠鄉村共富。2021年,鄭云海通過自學短視頻拍攝剪輯、直播技藝,開啟“云上課堂”教學。如今“鄭云海”抖音賬號化身食品雕刻技藝放大器:抖音視頻教學、抖音直播、釘釘直播,實現24小時云教學全覆蓋。他的食品雕刻課程體系兼顧普惠與進階:基礎免費“青銅課”和進階付費“王者課”。基礎“青銅課堂”從圖紙設計到傳授基礎刀法,助力像安徽殘疾青年小威等無數人在云端獨立完成首件作品。付費“王者課”揭秘星級酒店美學,如遼寧的學員吳俁皞學會油酥雕刻后,“移動匠坊”團隊遠程指導其開發酥油雕花產品,每月向沿海地區五星級酒店輸送200余件定制作品。吉林省四平市的學員學習食品雕刻技術后,開抖音號“四平食雕無極團長”直播授課,粉絲達36.7萬,惠及無數屏幕前觀眾。“浙江殘聯”抖音號播放鄭云海食品雕刻的視頻,粉絲滿屏彈幕,獲338.2萬贊。網絡技術賦能鄭云海食品頻雕刻技藝學習的創新實踐,形成了以“云端學習為紐帶、文化賦能為特色、產業鏈整合為支撐”的鄉村振興模式。
從西湖區白鳥村農家小院到國際金獎舞臺,從“移動匠坊”到杭州亞運會冷餐臺,鄭云海以“線下造血+云端輸血”雙軌模式鋪就開共富之路。食品雕刻成為共富引擎,掀起鄉土美學振興鄉村的浪潮。這位世界冠軍以刀為筆,譜寫“學習無界,鄉村共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