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興市教育局公布第二批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校名單,嘉善信息技術工程學校《探索“四共建二融合一橋梁” 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陽光成長指導中心賦能學生全面發展》的優秀實踐案例成功入選。
自推進協同育人工作以來,學校依托嘉善縣學生陽光成長指導中心,系統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資源,以“中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打造六大專業化功能單元,通過“421”協同機制高效運作,形成了一套協同育人新模式。
“四共建”筑牢協同育人主陣地
學校通過“共建、共育、共管、共治”四大機制,有效破解育人資源分散、目標不一的難題。
1.共建育人載體。整合原有教育基地資源,打造法安未來、安全體驗、網絡教育、學生事務、網格治理、陽光成長六大功能單元,各由一名副校長專職負責,匯聚公安、司法、消防、衛健、社區等多方力量;
2.共育陽光少年。中心成為全縣中小學生校外課堂,每學期組織“開學第一課”參觀學習,邀請民警、專家開展反詐、防近等專題培訓,聯動法院、公安局、圖書館、社區等開展模擬法庭、警示教育、親子閱讀等活動;
3.共管成長難題。設立家校社協同育人聯絡點,建立常態化矛盾協調與心理轉介機制,“警察爸爸工作室”等特色項目吸引多方專業力量參與學生成長支持;
4.共治校園事務。推動家長從“參與者”轉變為“決策者”,家委會、膳食委員會等組織制度化運作,家長代表深度參與校服選定、膳食管理等事務。
“二融合”構建雙向賦能生態圈
依托嘉善縣學生陽光成長指導中心,著力實現專業教學與社會資源的深度融合,形成雙向賦能的育人生態。
1.與專業教學融合。組織學校平面設計、旅游、電商等專業學生參與視覺設計、講解接待、反詐直播等實戰項目,提升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
2.與社會資源融合。聯動18個專業團體輪值駐點,發起“嘉善館校育人聯盟”,整合圖書館、博物館等資源,打造校外實踐基地群。
“一橋梁”貫通智慧預警閉環
學校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打通 “氚云”“釘釘”“魔點”三大平臺的數據壁壘,搭建起智能化協同橋梁,實現精準智能預警:學生超時未歸信息會自動推送至社區民警;心理測評系統對 “三類預警學生” 進行實時分級告警,高危信息可直接同步至定點醫院,形成完整的風險防控閉環。
自嘉善縣學生陽光成長指導中心升級運行以來,已累計接待學生及家長超9000人次,成功承辦省級安全現場會。學生安全意識、法治觀念、心理韌性等核心素養顯著提升,家校社協同網絡持續深化,為區域協同育人提供了“信息范式”。
嘉善縣教育局將以嘉善信息技術工程學校獲評市級實驗校為重要抓手,帶動全縣各校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路徑探索。后續將進一步統籌各方資源、優化育人策略,為培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助力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合力。(嘉善信息技術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