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沾指尖,弦音繞梁間”,近日,安吉縣遞鋪街道文體中心內絲竹悠揚,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以下簡稱“遞鋪分院”)組織的民樂演奏班教學活動在此熱鬧開展。20余名來自全縣各村鎮、社區的民樂愛好者,帶著二胡、竹笛、揚琴等樂器齊聚一堂,在專業指導下共同排練曲目,用傳統韻律奏響基層文化生活的新樂章。
以樂聚友,基層愛好者圓“學藝夢”。“之前自己在家拉二胡總找不準節奏,今天和大家一起練,還有老師指點,進步特別快!” 來自孝豐鎮的學員王阿姨一邊調試琴弦,一邊笑著分享。此次參與活動的學員中,既有退休職工,也有務農、經商的民樂愛好者,年齡跨度從40歲到70歲不等,卻因對傳統民樂的熱愛凝聚在一起。
活動現場,遞鋪分院特邀的民樂教師先從曲目節奏、樂器配合等基礎要點入手,逐句拆解演奏技巧,再通過分組練習、整體合排的方式,幫助學員攻克演奏難點。短短半天時間,學員們便熟練掌握了《茉莉花》的合奏技巧,悠揚的旋律在文體中心內反復回蕩,引得不少路過的居民駐足聆聽。
文化惠民,學校搭建藝術學習平臺。“近年來,我們持續關注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樂演奏班就是為了讓更多百姓接觸、學習傳統樂器,感受民樂魅力。”學校負責人介紹,此次教學活動是學校“文化惠民”系列舉措之一,后續還將根據學員需求,開設二胡、竹笛等專項培訓班,邀請專業教師定期授課,同時組織民樂展演、交流活動,為學員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
據了解,學校此前已開展書法、舞蹈、攝影等多類公益培訓活動,累計服務群眾超2000人次。此次民樂演奏班的開設,不僅填補了當地民樂公益教學的空白,更讓傳統民樂在基層 “活” 了起來,為安吉縣文化事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辦幾次,讓我們這些民樂愛好者有地方學、有機會演!”活動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將繼續堅持練習,期待在后續的展演活動中展現學習成果,讓更多人愛上民樂、傳承民樂。(陳麗春)